诺贝尔物理学奖,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,该奖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,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颁发。 诺贝尔物理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,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一枚金牌、一份证书以及一笔1100万瑞典克朗(约合730万元人民币)的奖金。颁奖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,并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。 截至2023年,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发117次,有225位获得者,其中47次由一人获得,32次由二人分享,38次由三人共享。 1901年,伦琴,德国,慕尼黑大学; 1902年,洛伦兹,荷兰,莱顿大学; 塞曼,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。 1903年,贝克勒尔,法国,巴黎综合理工大学; 居里夫妇,法国,巴黎文理研究大学。 1904年,斯特拉特,英国,英国皇家科学研究所; 1905年,莱纳德,德国,基尔大学; 1906年,汤姆逊,英国,剑桥大学; 1907年,迈克尔逊,美国,芝加哥大学; 1908年,李普曼,法国,索邦大学; 1909年,马可尼,意大利,马可尼无线电报有限公司(英国); 布劳恩,德国,斯特拉斯堡大学。 1910年,瓦耳斯,荷兰,阿姆斯特丹大学; 1911年,维恩,德国,维尔茨堡大学; 1912年,达伦,瑞典,瑞典气体储存公司; 1913年,昂内斯,荷兰,莱顿大学; 1914年,劳厄,德国,法兰克福大学; 1915年,威廉·亨利·布拉格,英国,伦敦大学学院; 威廉·劳伦斯·布拉格,英国,曼彻斯特大学。 1917年,巴克拉,英国,爱丁堡大学; 1918年,普朗克,德国,柏林洪堡大学; 1919年,斯塔克,德国,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; 1920年,纪尧姆,瑞士,国际计量局; 1921年,爱因斯坦,德国,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(德国); 1922年,玻尔,丹麦,哥本哈根大学; 1923年,密立根,美国,加州理工学院; 1924年,西格巴恩,瑞典,乌普萨拉大学; 1925年,弗兰克,德国,哥廷根大学; 赫兹,德国,哈勒-维腾贝格大学。 1926年,皮兰,法国,索邦大学; 1927年,康普顿,美国,芝加哥大学; 查尔斯·威耳逊,英国,剑桥大学; 1928年,理查森,英国,伦敦国王学院; 1929年,德布罗意,法国,索邦大学; 1930年,拉曼,印度,加尔各答大学; 1932年,海森堡,德国,莱比锡大学; 1933年,薛定谔,奥地利,柏林洪堡大学; 狄拉克,英国,剑桥大学。 1935年,查德威克,英国,利物浦大学; 1936年,赫斯,奥地利,因斯布鲁克大学; 卡尔·戴维·安德森,美国,加州理工学院。 1937年,戴维孙,美国,贝尔实验室; 汤姆森,英国,帝国理工学院。 1938年,费米,意大利,罗马大学; 1939年,劳伦斯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; 1943年,施特恩,美国,卡耐基梅隆大学; 1944年,拉比,美国,哥伦比亚大学; 1945年,泡利,奥地利,普林斯顿大学; 1946年,布里奇曼,美国,哈佛大学; 1947年,阿普尔顿,英国,科学与工业研究部(英国); 1948年,布莱克特,英国,曼彻斯特大学; 1949年,汤川秀树,日本,京都大学、哥伦比亚大学; 1950年,鲍威尔,英国,布里斯托大学; 1951年,科克罗夫特,英国,英国原子能研究院; 沃尔顿,爱尔兰,都柏林圣三一大学。 1952年,布洛赫,美国,斯坦福大学; 珀塞尔,美国,哈佛大学。 1953年,塞尔尼克,荷兰,格罗宁根大学; 1954年,玻恩,英国,爱丁堡大学; 博特,德国海德堡大学、马克斯·普朗克医学研究所。 1955年,兰姆,美国,斯坦福大学; 库施,美国,哥伦比亚大学。 1956年,肖克利,美国,贝克曼仪器公司半导体实验室; 巴丁,美国,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; 布拉顿,美国,贝尔实验室。 1957年,杨振宁,中国,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; 李政道,美国,哥伦比亚大学。 1958年,切伦科夫,苏联,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; 弗兰克,苏联,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; 塔姆,苏联,莫斯科大学。 1959年,塞格雷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; 张伯伦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。 1960年,格拉泽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; 1961年,霍夫施塔特,美国,斯坦福大学; 穆斯堡尔,德国,慕尼黑工业大学、加州理工学院; 1962年,朗道,苏联,苏联科学院; 1963年,维格纳,美国,普林斯顿大学; 格佩特-梅耶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; 延森,德国,海德堡大学。 1964年,汤斯,美国,麻省理工学院; 巴索夫,苏联,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; 普罗霍罗夫,苏联,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。 1965年,朝永振一郎,日本,筑波大学; 施温格,美国,哈佛大学; 费曼,美国,加州理工学院。 1966年,卡斯特勒,法国,巴黎高等师范学院; 1967年,贝特,美国,康奈尔大学; 1968年,阿尔瓦雷茨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; 1969年,盖尔曼,美国,加州理工学院; 1970年,阿尔文,瑞典,瑞典皇家理工学院; 奈尔,法国,格勒诺布尔大学。 1971年,加博尔,英国,帝国理工学院; 1972年,巴丁,美国,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; 库珀,美国,布朗大学; 施里弗,美国,宾夕法尼亚大学。 1973年,江崎玲于奈,日本,IBM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(美国); 贾埃弗,挪威,通用电气公司; 布赖恩·戴维·约瑟夫森,英国,剑桥大学。 1974年,赖尔,英国,剑桥大学; 休伊什,英国,剑桥大学。 1975年,玻尔,丹麦,玻尔研究所; 莫特森,丹麦,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; 雷恩沃特,美国,哥伦比亚大学。 1976年,里克特,美国,斯坦福大学; 丁肇中,美国,麻省理工学院。 1977年,安德森,美国,贝尔实验室; 莫特,英国,剑桥大学; 凡扶累克,美国,哈佛大学。 1978年卡皮查,苏联,苏联科学院; 彭齐亚斯,美国,贝尔实验室; 威尔逊,美国,贝尔实验室。 1979年格拉肖,美国,哈佛大学; 萨拉姆,巴基斯坦,国际理论物理中心、帝国理工学院; 温伯格,美国,哈佛大学。 1980年,克罗宁,美国,芝加哥大学; 菲奇,美国,普林斯顿大学。 1981年,凯·西格巴恩,瑞典,乌普萨拉大学; 布隆伯根,美国,哈佛大学; 肖洛,美国,斯坦福大学。 1982年,威尔逊,美国,康奈尔大学; 1983年,钱德拉塞卡,美国,芝加哥大学; 福勒,美国,加州理工学院。 1984年,鲁比亚,意大利,欧洲核子研究组织; 范德梅尔,荷兰,欧洲核子研究组织。 1985年,克利青,德国,普朗克固体物理和材料研究所。 1986年,鲁斯卡,德国,哈伯研究所; 宾宁,德国,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; 罗雷尔,瑞士,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。 1987年,贝德诺尔茨,德国,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; 米勒,瑞士,IBM苏黎世研究实验室; 1988年,莱德曼,美国,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; 施瓦茨,美国,数码通讯公司; 施泰因贝格尔,美国,欧洲核子研究组织。 1989年,拉姆齐,美国,哈佛大学; 德默尔特,美国,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; 保罗,德国,波恩大学。 1990年,弗里德曼,美国,麻省理工学院; 肯德尔,美国,麻省理工学院; 泰勒,加拿大,斯坦福大学。 1991年,德热纳,法国,法兰西公学院; 1992年,夏帕克,法国,巴黎文理研究大学、欧洲核子研究组织; 1993年,赫尔斯,美国,普林斯顿大学; 泰勒,美国,普林斯顿大学。 1994年,布罗克豪斯,加拿大,麦克马斯特大学; 沙尔,美国,麻省理工学院。 1995年,佩尔,美国,斯坦福大学 莱因斯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。 1996年,戴维·李,美国,康奈尔大学; 奥谢罗夫,美国,斯坦福大学; 理查森,美国,康奈尔大学。 1997年,朱棣文,美国,斯坦福大学; 塔努吉,法国,法兰西公学院、巴黎高等师范学院; 菲利普斯,美国,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。 1998年,劳克林,美国,斯坦福大学; 施特默,德国,,哥伦比亚大学; 崔琦,美国,普林斯顿大学。 1999年,胡夫特,荷兰,乌得勒支大学; 韦尔特曼,荷兰,密西根大学 2000年,阿尔费罗夫,俄罗斯,约费物理技术研究所; 克勒默,德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; 基尔比,美国,德州仪器公司。 2001年,康奈尔,美国,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; 韦曼,美国,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; 克特勒,德国,麻省理工学院。 2002年,戴维斯,美国,宾夕法尼亚大学; 小柴昌俊,日本,东京大学; 贾科尼,美国,联合大学公司; 2003年,阿布里科索夫,俄罗斯,阿贡国家实验室; 金茨堡,俄罗斯,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; 莱格特,英国,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。 2004年,格罗斯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; 普利策,美国,加州理工学院; 韦尔切克,美国,麻省理工学院。 2005年,格劳伯,美国,哈佛大学; 霍尔,美国,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、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; 亨施,德国,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、慕尼黑大学。 2006年,马瑟,美国,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; 斯穆特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; 2007年,费尔,法国,巴黎萨克雷大学、国家科学研究中心; 格林贝格尔,德国,于利希研究中心 。 2008年,小林诚,日本,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; 益川敏英,日本,京都产业大学、京都大学; 南部阳一郎,美国,芝加哥大学。 2009年,高锟,英国,标准电信实验室、香港中文大学; 博伊尔,美国,贝尔实验室; 史密斯,美国,贝尔实验室。 2010年,海姆,荷兰,曼彻斯特大学; 诺沃肖洛夫,英国/俄罗斯,曼彻斯特大学; 2011年,施密特,澳大利亚,澳大利亚国立大学; 里斯,美国,约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学、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院; 珀尔马特,美国,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、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。 2012年,阿罗什,法国,法兰西公学院、巴黎高等师范学院; 维因兰德,美国,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、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。 2013年,希格斯,英国,爱丁堡大学; 恩格勒,比利时,布鲁塞尔自由大学。 2014年,赤崎勇,日本,名城大学、名古屋大学; 天野浩,日本,名古屋大学; 中村修二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。 2015年,梶田隆章,日本,东京大学; 麦克唐纳,加拿大,女王大学。 2016年,索利斯,英国/美国,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; 迈克尔·科斯特利茨,英国/美国,布朗大学; 邓肯·霍尔丹,英国,普林斯顿大学。 2017年,索恩,美国,加州理工学院; 巴里什,美国,加州理工学院; 韦斯,美国,麻省理工学院。 2018年,阿斯金,美国,贝尔实验室; 莫罗,法国,密西根大学; 斯特里克兰,加拿大,滑铁卢大学。 2019年,皮布尔斯,美国,普林斯顿大学; 马约尔,瑞士,日内瓦大学; 奎洛兹,瑞士,日内瓦大学、剑桥大学。 2020年,彭罗斯,英国,牛津大学; 根策尔,德国,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、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; 盖兹,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。 2021年,真锅淑郎,美国,普林斯顿大学; 哈塞尔曼,德国,普朗克气象研究所; 帕里西,意大利,罗马大学。 2022年,阿斯佩,法国,巴黎萨克雷大学; 克劳泽,美国,哥伦比亚大学; 塞林格,奥地利,维也纳大学。 2023年,阿戈斯蒂尼,美国,俄亥俄州立大学; 克劳斯,匈牙利/奥地利,马克斯·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; 吕利耶,瑞典,隆德大学。